说起 八字合婚通书 ,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画面,不是什么高大上的玄学讲座,而是老家里,那些有点泛黄、边角摩挲得起了毛的纸张,以及大人门儿清地、或者说装作门儿清地,对着那几个字、几页书,眉头紧锁的样子。那不是普通的书啊,那简直就是能给一对恋人,甚至两个家庭,判“死刑”或“无期徒刑”的“生死簿”。
这本所谓的 合婚通书 里到底藏着什么玄机?说白了,就是把男女双方的出生年、月、日、时,排成各自的 八字 ,也就是四柱,每柱两个字,加起来八个。然后呢,就是对着这 八字 ,开始“查”。查什么?查年命纳音是不是相生相克,查五行是不是平衡和谐,查日柱的天干地支是不是相合或者相冲相克,更要紧的,是看那些神乎其神的“神煞”——什么孤辰寡宿啊,阴差阳错啊,红艳桃花啊,还有那些冲啊、刑啊、害啊。书上会写得明明白白,比如“男水命,女火命,水火不容,大凶”,或者“男日柱甲子,女日柱己丑,甲己合,子丑合,夫妻和睦,上等婚配”。字里行间,都是铁口直断的意味,看得人心里直打鼓。
我总觉得,这东西流传了这么久,肯定有它存在的土壤和原因。也许在过去,它确实是一种朴素的风险规避方式?或者说,提供了一种框架,让人们在完全陌生的两个人结成家庭之前,能有个参照,哪怕是迷信的参照。但现在呢?当我看着身边那些因为 合婚 结果不理想,硬生生被拆散的恋人,那种心痛和无奈,是这本 通书 里永远写不出来的。

记得有一次,朋友家的事。男孩女孩自由恋爱,感情好得跟一个人似的。男方家信这个,拿了 八字 去算。结果出来,说是犯冲,大犯冲!说是结婚了,轻则吵闹不断,重则一方有大灾。朋友阿姨一听,脸都白了,回家就拉着儿子哭,非要他们分手。孩子哪儿懂那些?他们只知道彼此相爱,在一起开心。可拗不过长辈的眼泪和压力,那种“不孝”的罪名,谁背得起?那段时间,朋友整个人都垮了,跟我说,感觉自己不是在跟一个人谈恋爱,是在跟一本 通书 、跟书里那些冷冰冰的字较劲。最后呢?他们还是没在一起。男孩后来听话找了个“八字合”的,据说日子过得平平淡淡,没啥大毛病,也没啥大快乐。而那个女孩,好久才缓过来。你说,这是 通书 的功劳,还是悲剧的根源?
反过来,我也见过那种,按 通书 算出来“不合”,甚至是“相克”的,但人家就认准了彼此,顶着压力硬是结了婚。刚开始确实难,尤其是老人家的碎碎念,总觉得随时会有不好的事发生。可人家俩呢?铆足了劲儿要把日子过好,有问题就沟通,有矛盾就解决。慢慢地,老人也看到了,这小两口,虽然有时候也拌嘴,可日子不是蒸蒸日上吗?孩子也健健康康的。那种因为“不被看好”反而生出的韧劲儿,那份“我们偏要幸福给你看”的志气,哪是一本 通书 能预测,或者说,能阻挡的?
所以啊,这 八字合婚通书 ,在我看来,就像是一面老旧的镜子。它映照的是过去人们对于婚姻稳定性的一种期望,一种对未知未来的担忧,以及一种试图掌握命运的尝试。它里面那些关于五行、神煞的理论,是古人观察世界、总结经验的方式,有它的体系。但是,我们不能忘了,人是活的,感情是流动的,婚姻更是两个独立个体共同经营的结果。它不仅仅是两个 八字 的简单叠加,更是性格的磨合、价值观的碰撞、共同成长的过程。
现在很多年轻人,听到 合婚 就头大。他们觉得这太不自由,太不科学。他们的恋爱观更注重感觉、沟通、共同爱好和未来规划。这些在 通书 里是完全没有提及的。 通书 告诉你的是你俩的“命”合不合,而不是你俩的“心”贴不贴,“日子”能不能一块儿过。
当然,我也不是说这东西就一无是处。如果把它看作是一种文化符号,一种仪式感,甚至是一种了解彼此“先天特质”(姑且这么说吧)的参考,也许可以。比如,看看书里提到的某些“冲克”,如果真的发生了,可以提前有个心理准备,知道这可能是双方性格或某个方面的差异比较大,需要在相处中多加注意和包容。它提供的是一种可能性,而不是一种必然性。但问题在于,太多人把它当成了金科玉律,当成了决定婚姻成败的唯一标准。一旦算出来不好,就草木皆兵,甚至棒打鸳鸯。这未免也太僵化,太不近人情了。
想想看,婚姻里真正重要的是什么?是遇到问题时,两个人能不能坐下来好好谈?是开心的时候,能不能分享那份喜悦?是困难的时候,能不能相互搀扶,一起度过?是日复一日的平淡日子里,还能不能找到让彼此会心一笑的小确幸?这些, 八字合婚通书 能告诉你吗?它不能。这些都是在实实在在的生活里,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,是靠双方共同的努力和智慧去创造的。
或许,对待 八字合婚通书 ,我们可以更开放,也更理性一点。了解它,知道它在说什么,也知道它不能说什么。它也许能揭示一些潜在的特质或挑战,但绝不能代替两个人之间的真实感受、努力和经营。缘分这种事,本来就玄妙。有时候,千辛万苦找到那个“对”的人,却被一本 通书 判了“不合”,这得多大的讽刺?
与其战战兢兢地对照着一本老书,生怕自己哪里“犯了忌”,不如把更多心思花在如何让彼此更了解、更信任、更支持上。毕竟,幸福的婚姻,是自己“修”出来的,不是“算”出来的。那本 通书 ,就让它静静地躺在书柜里吧,作为一种历史的印记,或者,仅仅是茶余饭后的一个谈资。而我们,则把目光投向眼前那个鲜活的人,用真心去感受,用行动去经营,去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,一段, 八字合婚通书 里未曾写就,却无比真实、充满力量的故事。这,才是我心中,关于婚姻,关于缘分,更值得书写和珍藏的篇章。
发表回复